寄李公择郎中

节旄淮畔脱秋风,忽跨鲸鱼上碧空。
华秀两跗当重露,文成五色在高桐。
江南又说衣冠盛,廷右仍瞻礼乐隆。
朝睍既升淮海见,瀌瀌雨雪自消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李公择郎中》是宋代著名诗人秦观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当时秦观正在担任定海主簿的职务。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李公择的深深怀念及对他的美好祝愿。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背景简介
  •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其生平经历了许多波折,曾在苏轼的影响下成为进士,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至不同地方。在多次的贬谪中,秦观的文学才能得以锤炼与提升,其作品多有传世之作。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原文:“节旄淮畔脱秋风,忽跨鲸鱼上碧空。华秀两跗当重露,文成五色在高桐。”
  • 白话译文:我站在淮畔,感受着秋风的凉爽,如同一只挣脱了束缚的鲸鱼,飞向蓝天。美丽的花朵在雨露中娇艳欲滴,我的文采如同五彩的云霞在高高的梧桐树上绽放。
  • 注释:节旄指节杖上的旄牛尾毛,用以装饰旌旗。“脱”意为解脱。“两跗”指双脚。“华秀”即美丽。“文成”指文采。
  1. 诗歌赏析
  • 此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淮畔的风景画,同时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处境和心境。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1. 写作背景
  • 该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神宗元丰年,此时秦观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尽管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秦观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他的文学作品也充分体现了这种心态。
  1. 名家点评及影响
  • 历代学者对《寄李公择郎中》给予了高度评价。明代的杨慎在其《升庵诗话》中有详细评述,指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同时,此诗也被后世许多文人所推崇,被视为学习宋词的典范之一。

《寄李公择郎中》不仅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份深厚的友谊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的体现。秦观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喜爱文学的朋友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了解古代文学的重要窗口,也是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塑造意象的有效范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