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州水南庵二首 其二

此身分付一蒲团,静对萧萧玉数竿。
偶为老僧煎茗粥,自携脩绠汲清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处州水南庵二首 其二》是北宋文学家秦观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水南庵中寺僧的日常生活,巧妙地展现了诗人在仕途上不得志的痛苦与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

从艺术手法上看,秦观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来传达情感与意境。例如,“此身分付一蒲团,静对萧萧玉数竿”中的“蒲团”不仅指代了僧人的坐具,也隐喻了诗人自己的清贫与超脱;“静对萧萧玉数竿”则通过对比竹的坚韧与岁月的无情,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从情感表达上看,这首诗透露出秦观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内心的苦闷与挣扎。他借景抒情,通过对水南庵日常景象的描写,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内敛的美感。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寺院生活的描述,更成为了一种心灵上的独白与自我对话。

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正值北宋,一个文化繁荣、文人辈出的时期。秦观本人虽然在政治上经历了坎坷,但他的作品却以其高古沉重著称,寄托着身世之感与深情之叹。他的一生行踪遍及各地,留下了众多遗迹和文化符号,这些都为理解这首诗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出发,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不失深意,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它不仅是对佛教禅宗思想的一次诗意诠释,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表达。读者在欣赏之余,可以进一步探索这首诗中蕴含的生活哲学和艺术境界。

《处州水南庵二首 其二》是一首集自然景观描写、内心世界抒发、文化背景融入于一体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对宋代佛教文化的记录,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对于生活、自然和心灵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