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绝 其三

天风吹月入栏干,乌鹊无声子夜阑。
织女明星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荆公韵四绝·其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苏轼在成都期间,因避乱而暂时离开草堂,但不久后得知故人严武入朝的消息,随即返回成都,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激动。在这种心情的驱动下,他即兴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喜悦。
  2. 诗句解析:首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描绘了春天里黄鹂欢快地鸣叫在生机勃勃的柳树间的生动画面。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则展现了一幅白鹭展翅翱翔于蓝天之上的优雅景象。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通过窗户的视角,诗人将远在成都西面的岷山雪山比作千年不化的积雪,增添了一份静谧与高远。末句“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指门前停泊着来自遥远东方的船只,象征着远方的友谊与交流。这四句诗不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更寄托了诗人对于友情与和平的向往。
  3.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此诗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绝句,每句五言或七言,共四句。这种简洁凝练的形式使得诗意更加深刻,能够快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无限的意象与情感深度。
  4. 文化意蕴: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它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对时光流逝以及孤独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春日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于人生美好瞬间的珍惜。

《次荆公韵四绝·其三》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