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三首

北苑研膏,方圭圆璧,名动万里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香泉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揽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晓妆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词着力刻画王长官卓异的高士形象,抒写与其倾盖如故的情怀。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历史人物:王长官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因送陈慥而创作的一首词。王长官在黄州已经弃官三十三年,被当地人称为“王先生”。
  • 创作动机:苏轼与王长官有着深厚的友谊。苏轼因送陈慥过访而创作《满庭芳 ·三十三年》。他们的关系密切到可以称之为“忘年交”,彼此之间的情感深厚。
  1. 艺术特色
  • 叙事抒情:全词熔叙事、写人、状景、抒情于一炉,通篇一体,拗怒遒劲,语言简练,辞情相称。这种将叙事、写人、状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使词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和深刻。
  • 情景交融:苏轼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
  • 语言风格:苏轼的语言风格独特,既有豪放派的气势磅礴,又有婉约派的艺术魅力。他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满庭芳 ·三十三年》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 历史影响:此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

苏轼的《满庭芳 ·三十三年》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历史记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