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蝉花

露洗芳容别种青,墙头微弄晚风轻。
不须强入群芳社,花谱原无汝姓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碧蝉儿花》是宋朝诗人董嗣杲的作品之一。该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还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碧蝉儿花》:

  1. 作品原文:《翠蛾遗种吐纤蕤,不逐西风曳别枝。翅翅展青无体势,心心埋白有须眉。偎篱冷吐根苗处,傍路凉资雨露时。分外一般天水色,此方独许染家知。****
  • 首联:描述了花朵在春日中独自开放的景象,不受外界影响。
  • 颔联:描绘了花朵虽小但生机勃勃的形象,强调了生命的坚韧。
  • 颈联:通过与周围的植物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 尾联:强调了花朵的独特之美,以及它所受到的特殊待遇。
  1. 作品背景:这首诗是董嗣杲在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所作,当时他正在家乡隐居。这首诗不仅是董嗣杲作品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文本。

  2. 艺术特色:《碧蝉儿花》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他们倾向于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碧蝉儿花》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宋代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