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瓣二色桃花

迥出成蹊类,尤深造物功。
细攒重叠瓣,匀赋浅深红。
艳质平分异,香心一点同。
武陵溪上树,虚占好春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千瓣二色桃花》是宋代著名诗人华镇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背景、作者和文学价值: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华镇,字安仁,号云溪,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生于会稽(今属浙江省绍兴市),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他的仕途并不显赫,但在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留下了诸多作品。
  • 文学成就:除了《千瓣二色桃花》之外,华镇还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等著作。他的作品以严谨的文风和深邃的哲理而受到后世学者的推崇和赞誉。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迥出成蹊类,尤深造物功。细攒重叠瓣,匀赋浅深红。艳质平分异,香心一点同。武陵溪上树,虚占好春风。
  • 诗歌解析: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株桃树,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外貌特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其美好品质的赞美。首二句“迥出成蹊类,尤深造物功”形容了桃树与众不同的美,突出其在众多植物中的独特地位。三、四句“细攒重叠瓣,匀赋浅深红”则形象地描绘了桃花瓣层的精细和色泽的变化。最后两句“艳质平分异,香心一点同”则是对桃树整体美感的高度概括,赞其内外兼备。尾句“武陵溪上树,虚占好春风”则赋予桃树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仿佛它独自享受着美好的春光。
  1. 诗歌特点
  • 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优美,充满了诗意。通过对桃花的细致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美丽和高洁的精神风貌。
  • 象征意蕴: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春天的到来。诗中的桃花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千瓣二色桃花》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它还反映了华镇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可以体会到中华文化中的美学追求和哲理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