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院初闻蟋蟀

窗前落尽梧桐叶,床下新闻蟋蟀声。
瘦骨不禁秋气重,夜深虚幌梦魂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试院初闻蟋蟀》是宋代诗人华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原文如下:窗前落尽梧桐叶,床下新闻蟋蟀声。瘦骨不禁秋气重,夜深虚幌梦魂清。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在试院中听到蟋蟀的叫声,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自己的凄凉心境。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华镇,字安仁,号云溪。他是宋代会稽人,出身世家,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会稽录》等著作。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及自身遭遇的悲慨。
  1. 诗歌内容
  • 首句:窗户前的梧桐树已经叶子凋零,而床底下传来了蟋蟀的鸣叫。
  • 次句:秋风使得诗人感到身体消瘦不堪,夜晚时分,他梦见自己身处虚幌之间,灵魂也显得格外清醒。
  1. 艺术手法
  • 意象与象征:诗中的“梧桐叶”象征着秋天的来临,而“蟋蟀声”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这些自然景象被巧妙地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变化。
  • 情景交融: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抒发自身的情感,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 文化背景
  •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蟋蟀被视为秋天的象征,它的鸣叫常常被用来反映季节更替、岁月变迁的主题。华镇通过这一传统意象传达了自己的感怀与哀愁。同时,作为宋代文人,他的这种抒情方式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

华镇的《试院初闻蟋蟀》不仅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七言绝句,更是一篇充满个人情感和时代色彩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力量,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珍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