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坐仍盘斝,澄澄夜色清。
酒如君子厚,月似故人明。
短舞天然态,长歌格外声。
欢情殊未极,楼鼓发深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露坐仍盘斝,澄澄夜色清。
酒如君子厚,月似故人明。
短舞天然态,长歌格外声。
欢情殊未极,楼鼓发深更。
《七月十三日对月小集》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月光下独自赏月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诗中的“清光”和“明月”两个意象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子山,号定甫,又号南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改革家。他的诗歌创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七月十三日对月小集》是龚自珍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清朝末年的政治动荡时期,面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思考。因此,这首诗以月亮为线索,通过描绘诗人独自赏月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命运的关注。
《七月十三日对月小集》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歌,它以月亮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