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七 秦王缆船石

秦王昔观海,此石系楼船。
锦缆已无迹,苍苔昏野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七 秦王缆船石》是北宋著名诗人郭祥正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郭祥正(1035~1113),字功父,一作功甫,号谢公。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法作品。
  2. 诗作原文:《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七 秦王缆船石》
    秦王昔观海,此石系楼船。锦缆已无迹,苍苔昏野烟。
  3. 诗歌赏析
  • 历史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钱塘西湖美景的赞叹。钱塘湖位于今杭州,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游览此湖并留下诗文。此诗可能与杨公济有关,杨公济可能是当时游览此地的文人,因此诗可能是为杨公济而作的应和之作。
  • 艺术特点:郭祥正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秦王缆船石的赞美。“秦王昔观海”,直接点明了秦王曾经来过此地,“此石系楼船”,则暗示了这块巨石与秦王的观海之游有着某种关联。“锦缆已无迹”,形容昔日楼船留下的锦缆痕迹已经难以寻觅,增添了一抹沧桑感。最后以“苍苔昏野烟”收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郭祥正的《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七 秦王缆船石》不仅是一首描绘景色、表达情感的诗作,也是北宋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追求和文化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