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十一 巾子山

嵯峨插天顶,寒翠洒湖光。
吟客摇船子,犹疑漉酒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十一 巾子山”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作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嵯峨插天顶,寒翠洒湖光。
    吟客摇船子,犹疑漉酒香。
  2. 诗歌背景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十一 巾子山》是郭祥正在宋代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郭祥正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本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巾子山的壮丽景色与清幽氛围。
  3. 艺术手法
  • 夸张手法:诗人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山峰直插云霄的景象,绿意盎然的山色犹如将山色倾洒在湖面上。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鲜明,情感更加浓烈。
  • 色彩描写:诗中“寒翠洒湖光”一句,用“寒翠”来形容山峰,既表现了山色的冷峻,也增添了一抹神秘感,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山水交融的画面。
  • 意象营造:通过对“吟客摇船子”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闲适悠然的氛围,仿佛吟客在湖光山色中自在游赏,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受。
  • 动态描写:“犹疑漉酒香”不仅描述了环境的静谧,更通过“犹疑”这一动作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感悟和珍惜。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十一 巾子山》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领略到宋诗的风采,还能体会到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