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二十四 闲泉

人去泉长在,人忙泉自闲。
不供鱼鸟饮,只是照青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二十四·闲泉》是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者介绍
  • 郭祥正:北宋时期的诗人,字功父,又自称谢公山人、醉引居士等,当涂(今属安徽省)人。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在文学创作上,郭祥正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中《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是其代表作之一。他的一生虽然仕途顺利,但并不追求功名利禄,常隐于青山之中,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1. 诗歌原文
  • 人去泉长在:描绘了泉水因人的离去而显得更加清澈、永恒。
  • 人忙泉自闲:表达了即使人世间纷纷扰扰,泉水依旧保持其清静无为的特性。
  • 不供鱼鸟饮:说明泉水不是为了鱼类或鸟类的生存而存在,而是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自然的状态。
  • 只是照青山:强调泉水的存在,只是静静地反射着周围的青山美景。
  1. 诗句解析
  • 人去泉长在:这句通过对比“人”的离开和“泉”的存续,突出了泉水的恒久不变和超然物外的特点。
  • 人忙泉自闲: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忙碌生活的不屑一顾,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 不供鱼鸟饮:表达了泉水不依赖于其他生物来生存的独立自主,也暗示了泉水的高洁和纯洁。
  • 只是照青山:形象地描述了泉水静静地映照着青山的美丽,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这首诗不仅是郭祥正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