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三十九 葛坞

二葛继成仙,犹存炼丹处。
有时化鹤来,徘徊不知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三十九·葛坞》是北宋诗人郭祥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葛坞的仙气与自然之美。该诗以“二葛继成仙”开篇,暗示了葛坞自古以来便与仙界有着不解之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二葛继成仙,犹存炼丹处。有时化鹤来,徘徊不知去。

  2. 诗歌赏析

  • 主题与象征:“二葛继成仙”象征着葛坞与神仙传说的紧密联系,暗示葛坞自古便是仙家的居所或修炼之地。炼丹处可能指的是古代炼丹士在此地进行炼制丹药的场景,体现了葛坞在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自然描写与意境:“有时化鹤来,徘徊不知去”描绘了鹤的降临与离去,展现了一种空灵、超脱的意境,使人联想到葛坞的自然之美以及仙人留下的神秘气息。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对葛坞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仙境般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某种超脱或逃避。
  1. 诗人背景
  • 郭祥正:北宋诗人、政治家,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漳南浪士等。他出身于太平州当涂县(今属安徽省),少有诗名,受到当时著名文人梅尧臣的赏识,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
  • 仕途经历:郭祥正曾历任武冈县知县、保信军节度判官等职,后被王安石变法所排斥,因此请求退休,晚年隐居于青山,直至去世。
  • 作品风格:郭祥正的诗歌多涉及道家思想及山水田园,其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1. 文学价值
  • 对后世影响:《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三十九·葛坞》作为郭祥正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示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和成就,对后世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文化传承:诗中的意象和主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如神仙传说、炼丹术、自然景观等,为后人了解宋代诗歌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三十九·葛坞》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北宋时期的诗歌创作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