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著作

忆与君别时,君行朝北极。
浔阳江头车马骇,意气翩翩动秋色。
君还旧庐能寄书,谓我楚辞传上都。
是时盗贼正纷扰,日夜奔走承使符。
谢君后时闻已恶,交深岂必书问数。
诚明相照期无穷,但惜远别临春风。
春风来已老,落尽桃花红。
有时孤坐碧山里,弹指倏忽成衰翁。
文章不直一杯酒,功名付与千年松。
何时逢君谈,豁我此愁恨。
攀云不见麒麟踪,趋泥自笑驽骀钝。
儿女安否今何如,亲虽未成交莫疏。
愿君富贵情不改,敢将瓦砾赠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吴著作》是郭祥正创作的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宋词。这首词不仅展示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

郭祥正作为宋代的文学家,其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寄吴著作》便是其中的佳作。这首词通过描绘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面对乱世时的共同经历和感悟。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热烈,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从结构上来看,《寄吴著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篇部分以回忆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开篇,通过描绘友人远行至北极的壮阔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第二部分则转入对浔阳江头的描写,突出了车马喧嚣、秋色满目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动荡;最后一部分则回到了对友人的思念,强调了书信往来对于加深友谊的重要性。这种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的叙述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视野,也深化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认识。

在意象的运用上,《寄吴著作》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君行朝北极”的壮阔景象,不仅是对友人远行的直接描绘,更暗含了诗人内心的豪迈与不屈;“车马骇”则通过视觉上的描绘,传达了场景的繁华与紧张氛围;“秋色动”则进一步将季节变化与情感变化巧妙结合,使得整个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从主题思想上来看,《寄吴著作》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它通过个人的经历和遭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在“谢君后时闻已恶”一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未来可能遭遇不幸的担忧,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种对友情的坚守,不仅是个人情感的体现,也是对社会责任和担当的一种展现。

从艺术风格上分析,《寄吴著作》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体现了宋代词风的特点。特别是其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写作手法,使得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为后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寄吴著作》是郭祥正以深情厚谊书写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宋代词人的情感世界,也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了友情的力量和社会的责任。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深入探索和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