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席上赋菊花

折菊东篱下,携觞为燕遨。
闲情秋后放,幽艳静中高。
九月陶公酒,三闾楚客骚。
及时须采掇,忍使弃蓬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阳席上赋白菊》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晚年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同时也有不少描写自然景观的作品。
  2. 诗歌原文及翻译:首两句“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描绘了一幅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的美丽画面。其中“郁金黄”形容菊花色彩斑斓,繁盛而富有生机。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保持乐观生活态度,与年轻人一同参与宴乐的场景。
  3. 诗歌内容分析:《重阳席上赋白菊》通过对比满园金黄色的菊花与那一朵洁白的菊花,突出了后者的鲜明对比和引人注目的特点。诗中将孤白之菊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形象地展现了一种跨越年龄界限、欢乐共享的氛围。
  4. 文化背景: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或菊花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等习俗。白居易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赏菊之时,因此诗中充满了浓郁的秋天气息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
  5.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诗人巧妙地运用色彩对比与意象叠加,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豁达。
  6. 社会影响: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优美的诗句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传诵的经典之作。它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自信,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如何欣赏自然美景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范例。

《重阳席上赋白菊》不仅是一篇描绘秋季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