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霜飞菊始华,幽丛冷落带烟斜。
篱边过却重阳酒,泽畔谁怜野草花。
湖学先生归解组,安州司户老居家。
皆因晚节无人用,陨涕临风为尔嗟。
和通判九月望日始见菊花二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通判九月望日始见菊花二首》是宋朝陈襄的作品。陈襄,字述古,号东阳,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在古代中国,菊花因其在秋天开放而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
陈襄的这首《和通判九月望日始见菊花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菊盛开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命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赞美。诗中“灼灼秋英缀露华,白衣不见日空斜”描绘了菊花在霜飞月满之时绽放的情景,“细看未减重阳泪,更晚犹胜二月花”,则通过对秋菊与重阳节及二月花对比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规律的领悟。
陈襄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在中国古代社会,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时局的感慨。陈襄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他的这种态度和思想,无疑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
陈襄的《和通判九月望日始见菊花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更是宋代文人群体共同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的反映。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