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公辟红梅

谁把繁英染绛脂,晓妆红淡腊前时。
栽培上苑无多地,嘱付行人第一枝。
朔雪有情相掩映,东风何事少嘘吹。
莫嫌冷落天涯远,他日和羹气味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程公辟红梅》:墨香中寻诗意

陈襄,一位宋代的官员兼文学家,他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并不显眼,但在诗坛上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他与程公辟的《和程公辟红梅》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那日,我坐在书桌旁,手执笔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这首诗的好奇与向往。

“谁把繁英染绛脂,晓妆红淡腊前时。”诗句一开篇,便以清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里红梅盛开的景象。那绛色的花瓣似乎被赋予了生命,它们在晨曦中悄然绽放,如同美人的妆容在初升的太阳下显得格外娇艳。

“栽培上苑无多地,嘱付行人第一枝。”诗人并未将焦点放在红梅本身,而是通过“栽培”和“嘱付”这两个动作,传递出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期待。这或许是对于远方游子的一份深情厚意,也是对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用心呵护。

“朔雪有情相掩映,东风何事少嘘吹。”这里的“朔雪”与“东风”都是自然界的元素,而它们在诗中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更迭。诗人通过对这两句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于人事变迁的感慨。

“莫嫌冷落天涯远,他日和羹气味移。”这句诗让我思考颇深。它不仅仅是对于红梅的赞颂,更像是对人生旅途的一种期许。在这短暂的相遇中,我们或许会感受到一种淡淡的离愁,但诗人坚信,这份经历将成为未来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和程公辟红梅》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这短短的几句之间,陈襄用他的笔墨勾勒出了一个既有才学又富有情感的世界。他的诗作,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交流,是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对话。

在阅读完这首诗后,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敬意。陈襄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每当我翻开这本书,仿佛能闻到书页间飘散出的墨香,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回荡。

《和程公辟红梅》,不仅是陈襄的作品,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让我们一同追寻那些曾经被岁月雕琢的文字,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美好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