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郡斋六首 其三

桐花着地雪成痕,时有幽禽巧语言。
应笑使君林野性,日依山水避尘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常州郡斋六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陈襄的作品,通过描述自然景观和内心感悟,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 桐花着地雪成痕,时有幽禽巧语言:描述了春天时节,树上的桐花落尽,地上积满了雪。这时,偶尔会有鸟儿在树枝间欢快地鸣叫,仿佛在诉说春天的秘密。
  • 应笑使君林野性,日依山水避尘喧: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隐居山林生活的自豪,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符合自然之道。他喜欢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山水之间的乐趣。
  • 我爱仙居好,园池日退居: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作者喜爱这种远离世俗的生活状态,每天在园池旁悠然自得。
  • 驯禽来鹤鹤,野水进徐徐:进一步展示了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他饲养的家禽和鸟类都能很好地适应自然环境,而周围的水流也是缓缓流动,显得十分宁静。
  • 草树通樵采,桑麻有老锄:描述了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另一面,即农作。他乐于与大自然为邻,亲手采摘柴火和种植蔬菜。
  1. 创作背景
  • 时间与地点:《常州郡斋六首 其三》创作于宋代,具体时间为不详,地点位于常州郡斋。
  • 作者介绍:陈襄是宋代的一位文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1. 艺术特色
  • 意境与情感: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 意象与象征:诗中的“桐花”、“幽禽”、“山房”、“耕云钩月”等意象,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场景,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 语言与风格: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清新的气息。陈襄的诗歌风格独特,既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又展现出自己的个性。
  1. 文学价值
  • 思想内容: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篇,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它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 艺术成就:作为宋代诗人陈襄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襄的《常州郡斋六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反映宋代文人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热爱,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生活、自然和心灵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