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士彦挽词二首 其二

此地来何晚,经年见未频。
荐贤仍赌命,有道可辞贫。
徒弟三千子,声名四十春。
襄阳耆旧内,无复姓庞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胡士彦挽词二首 其二》是陈师道为胡士彦所作的挽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品德与成就的赞赏。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陈师道(1053—1102),字无己,北宋末年诗人,世称“陈无己”,祖籍彭城武丘(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其母为王氏。他在文学上主张“无一字无来处”,提倡“学诗活法”。陈师道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他的创作上,其诗风质朴,语言平直,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咏物抒怀。

  2. 作品原文

此地来何晚,经年见未频。
荐贤仍赌命,有道可辞贫。
徒弟三千子,声名四十春。
襄阳耆旧内,无复姓庞人。

  1. 诗句解析
  • 首句“此地来何晚”表达了诗人对胡士彦逝世之早的感慨。
  • “经年见未频”则强调两人交往的稀疏与遗憾。
  • “荐贤仍赌命,有道可辞贫”展现了胡士彦的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以及诗人对其精神的钦佩和敬仰。
  • “徒弟三千子,声名四十春”描绘了胡士彦弟子众多,声望长存的景象。
  • “襄阳耆旧内,无复姓庞人”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襄阳地区失去一位贤才的惋惜之情。

《胡士彦挽词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风格朴实的挽词,也是陈师道对胡士彦人品和才华的深刻赞美。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