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道济陷虏

海内堂堂友,如今在贼围。
虚传袁盎脱,不见华元归。
浮世身难料,危途计易非。
云孤马息岭,老泪不胜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王道济陷虏》是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在动荡时期对友情和忠诚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与义(1090—1138)是北宋末南宋初的文学家、词人及诗人。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其父亲陈师道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陈与义幼年便受到良好的文学启蒙,后因战乱流离失所,历经坎坷。
  1. 作品原文
    海内堂堂友,如今在贼围。
    虚传袁盎脱,不见华元归。
    浮世身难料,危途计易非。
    云孤马息岭,老泪不胜挥。

  2. 主题分析

  • 友情:《闻王道济陷虏》中“海内堂堂友”反映了陈与义对友情的重视。面对国家的危机和个人的困境,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
  • 忠诚与牺牲:诗中的“不见华元归”暗示了某些忠臣或英雄可能未能归来,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牺牲的人的哀悼和追忆。
  • 命运无常:通过“浮世身难料”,诗人感叹世事多变,人生难以预测,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和社会不公的感慨。
  • 政治动荡:“危途计易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混乱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困扰和挑战。
  • 孤独与无助:“云孤马息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身处乱世时的孤立无援,以及内心深处的悲愤和无奈。

陈与义的《闻王道济陷虏》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思和批判。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