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层层新绿生,客怀依旧不能平。
自移一榻西窗下,要近丛篁听雨声。
纵步至董氏园亭三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与义的《纵步至董氏园亭三首·其二》是一首表现作者在春日游园时心境变化的诗歌,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这首诗作展现了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独特风格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的起句“池光修竹里”勾勒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池水泛着光芒,周围的竹林苍翠欲滴。这样的开篇不仅为读者营造出一个静谧的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和。
“客子愁无奈”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和无奈。这种情绪的抒发,既是对自身境遇的真实反映,也是当时文人普遍面临的社会现实的一种缩影。
“桃花笑不休”则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赞美,表达了他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这一转折不仅打破了前两句的沉重氛围,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亮色。
“百年今日胜,万里此生浮”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深思。这句诗通过对时间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的得失取舍的思考,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陈与义的《纵步至董氏园亭三首·其二》不仅是一首简单的描写性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艺术佳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和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诗人成功地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进行了巧妙的融合,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