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再赋

忆昔甲辰重九日,天恩曾与宴城东。
龙沙此日西风冷,谁折黄花寿两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有感再赋》是宋朝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著名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陈与义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从历史背景上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时期,政治相对清明。然而,尽管国力强盛,但内部矛盾不断,外患频仍,社会动荡不安。陈与义的《有感再赋》创作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当时北宋面临着金朝的南侵威胁,社会动荡不安,陈与义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从诗歌内容上看,《有感再赋》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诗中“天恩曾与宴城东”一句,反映了朝廷对文臣的优待,体现了当时的盛世气象。然而,这种繁华并未持续太久,“谁折黄花寿两宫”一句揭示了金兵南下的威胁,预示着国运将衰。陈与义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忧虑和不安,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从艺术手法上看,陈与义在《有感再赋》中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前两句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节日喜庆的气氛;而后两句则用西风冷、黄花寿两宫等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此外,诗歌还运用了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从审美价值上看,《有感再赋》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陈与义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意境深远而含蓄。它不仅是陈与义文学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有感再赋》不仅是陈与义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表达,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宋代文化的读者来说,阅读《有感再赋》不仅能领略到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