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河漂一世,既溺不能止。
不如淡生活,吟诗北窗里。
肺肝亦何罪,困此毛锥子。
不如友曲生,是子差可喜。
三杯取径醉,万绪散莫起。
奈何刘伶妇,苦语见料理。
不如一觉睡,浩然忘彼己。
三十六策中,此策信高矣。
政使江变酒,誓不涉其涘。
尚须学王通,艺黍供祭祀。
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一次诗歌创作,发生在晋代。这首诗的作者是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他在东晋时期隐居于庐山脚下的桃花源中,过着田园生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385年,即东晋元帝司马睿即位后的第二年,当时陶渊明与许多官员一起参加了在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举行的宴会。在这个场合,他被邀请赋诗一首,以表达他对饮酒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于世俗官场的厌恶以及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他写道:“诸公爱重贤,吾亦爱吾身。既不能饮,又不复饮。” 这句话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珍视自己的才华和地位受到尊重;另一方面,他不愿意被这种身份束缚,渴望回归自然的怀抱。
陶渊明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政治斗争的冷漠态度。他说:“何为贵我贱,不如贵清静。” 这句话表明了他宁愿保持低调、远离纷扰,也不愿为了名利而牺牲自己的清白和宁静。
“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是一篇表现了陶渊明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杰作,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他对于社会、政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