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青墩僧舍

欲向牡丹开处,醉来芍药花阴。
美人一曲凤鸾音。
窗下水沉消尽。
绿满园桑似玉,黄分垄麦如金。
睡时高枕醒时吟。
不乐人生做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 青墩僧舍》是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于人生不如意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西江月·青墩僧舍》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一首代表作。

  2. 作品原文
    欲向牡丹开处,醉来芍药花阴。美人一曲凤鸾音,窗下水沉消尽。
    绿满园桑似玉,黄分垄麦如金。睡时高枕醒时吟,不乐人生做甚。

  3. 词句赏析

  • “欲向牡丹开处”: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场景,牡丹花盛开的地方,象征着富贵和繁荣。通过这样的描写,词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醉来芍药花阴”:这里的“芍药花”也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美丽和芬芳。词人通过醉酒来享受这种美,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珍视。
  • “美人一曲凤鸾音”:这里的“凤鸾音”通常用来比喻美妙的音乐或声音,暗示着词人在这里欣赏到的是动听的歌声或者美妙的乐曲。这进一步体现了词人的雅兴和对艺术的热爱。
  • “窗下水沉消尽”:这句描述了一种静谧的氛围,窗户里的水仿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散,象征着词人心中的宁静和安详。
  • “绿满园桑似玉”:这里的“桑”可能指的是种植的桑树或者是田野中生长的桑叶,用“玉”来形容其绿色,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田野的美丽景色,也暗喻了词人的心境如同翠绿的桑叶一般纯洁无暇。
  • “黄分垄麦如金”:这句继续描绘了田野的景象,黄色的麦田被阳光照射得闪闪发光,如同金子一样璀璨夺目。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词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满足。
  • “睡时高枕醒时吟”:这里描述的是词人的生活方式,睡觉时高枕无忧,醒来时则沉浸在诗词创作之中。这种方式既体现了词人的生活态度,也展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 “不乐人生做甚”:最后一句直接表达了词人的感慨和人生观。他认为人生不应该只是为了享乐而活着,应该有所追求和意义。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陈与义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所持有的一种价值观。

《西江月·青墩僧舍》不仅是一首描写美景和生活的词,更是一幅充满情感和哲理的画作。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平静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追求和感慨。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陈与义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情感,从而更加深入地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