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王仲衡尚书鹿鸣宴韵

儒冠几经秦,士贵始艺祖。
英俊承上意,不止工造语。
文风逮列圣,秀异弥博取。
即今再太平,比屋务稽古。
先生国元老,曩亦原夫举。
倚相能丘索,吉甫允文武。
后生藉膏馥,掉臂雄艺圃。
岂伊郐无讥,敢睨大国楚。
诸生观国光,名欲簉龙虎。
初非意敢料,顾为公所与。
蕙兰侈芳筵,肴核富雕俎。
酒行不待醉,阖坐喜欲舞。
妙句韦白前,拭目嗟未睹。
豪气倏贾馀,举举陵天宇。
悬知三千牍,去作虹霓吐。
我坐广文毡,勤拙初不补。
看挥修月刃,稳送抟风羽。
传灯知道尊,食蔗记荼苦。
明年公东归,商衡傅岩雨。
附翼偕渠侬,远臣观所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王仲衡尚书鹿鸣宴韵》是一首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造,宋高邮人,字唐卿,孝宗淳熙二年进士,官至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他的一生充满争议,自认为对社会贡献有限,选择退隐江湖。
  1. 诗歌原文
  • 儒冠几经秦,士贵始艺祖。
  • 英俊承上意,不止工造语。
  • 文风逮列圣,秀异弥博取。
  • 即今再太平,比屋务稽古。
  • 先生国元老,曩亦原夫举。
  • 倚相能丘索,吉甫允文武。
  • 后生藉膏馥,掉臂雄艺圃。
  • 岂伊郐无讥,敢睨大国楚。
  • 诸生观国光,名欲簉龙虎。
  • 初非意敢料,顾为公所与。
  • 蕙兰侈芳筵,肴核富雕俎。
  • 酒行不待醉,阖坐喜欲舞。
  • 妙句韦白前,拭目嗟未睹。
  • 豪气倏贾馀,举举陵天宇。
  • 悬知三千牍,去作虹霓吐。
  • 我坐广文毡,勤拙初不补。
  • 看挥修月刃,稳送抟风羽。
  • 传灯知道尊,食蔗记荼苦。
  • 明年公东归,商衡傅岩雨。
  • 附翼偕渠侬,远臣观所主。
  1. 诗歌鉴赏
  • 此诗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文人地位的看法。他认为文人虽受到重用,但实际贡献不大,只是满足于个人技艺和名声。
  • 诗中多次提到“士贵”与“儒冠”,表明了作者对传统士人角色的批评,以及对知识分子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
  • “倚相能丘索,吉甫允文武”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如周公(吉甫)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 “豪气倏贾余,举举陵天宇”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1. 文化背景
  • 《次王仲衡尚书鹿鸣宴韵》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地位逐渐上升的时代,同时也是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感慨和批评尤为深刻。
  •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更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批判,诗人试图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关注。
  1. 艺术特色
  • 陈造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豪气倏贾余”中的“贾”字,既指豪气冲天,又暗指商人投机倒把的行为,寓意深刻。
  • “豪气”与“举”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1. 历史影响
  • 《次王仲衡尚书鹿鸣宴韵》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社会责任感。
  • 这首诗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士人心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也启示后人,在任何时代,文人都应该关注社会现实,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次王仲衡尚书鹿鸣宴韵》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风格,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更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未来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