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蕃叟弟韵

朋游同一辈,伯季自相师。
薄宦俄衰暮,清欢仅暇时。
我怀青冢曲,子念紫荆诗。
但得无忧患,幽栖岂不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蕃叟弟韵》是宋代诗人陈傅良的一首著名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陈傅良,字休能,号止斋,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丰富,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且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酬蕃叟弟韵》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友情的珍视。
  • 创作时期: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无法得知,但从内容来看,它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1. 诗歌原文
  • 朋游同一辈,伯季自相师。薄宦俄衰暮,清懽仅暇时。我怀青冢曲,子念紫荆诗。但得无忧患,幽栖岂不宜。
  • 此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们共同追求的理想生活。通过对比自己仕途的起伏,以及友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1. 主题分析
  • 友谊:诗中“朋游同一辈”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的交往超越了地位和财富的差异,体现了古人重视的同辈之交。
  • 自然与隐逸:通过对“青冢曲”和“紫荆诗”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宋代文人中尤为常见,反映了他们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1. 艺术特色
  • 用典:“我怀青冢曲,子念紫荆诗”中的“青冢曲”和“紫荆诗”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文学作品或历史典故,这样的用典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 语言风格:陈傅良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

《酬蕃叟弟韵》不仅是陈傅良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追求,同时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