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斋即事二首 其二

教子时开卷,逢人强整襟。
再贫看晚节,多病得初心。
地僻茭莲好,山低竹树深。
寄声同燕社,明月又秋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傅良并未创作《止斋即事二首 其二》实际上,这是宋朝时期的诗人陈傅良所作。《止斋即事二首(其二)》是宋代学者陈傅良的一首五言律诗,展现了其淡泊而坚韧的人生态度以及教子和日常生活的描绘。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一些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傅良字君举,号止斋先生,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出生于瑞安湗村,后迁至浙江温州。
  • 陈傅良的学术成就显著,他对儒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教子时开卷,逢人强整襟。
    再贫看晚节,多病得初心。
    地僻茭莲好,山低竹树深。
    寄声同燕社,明月又秋砧。

  2. 诗意解读

  • “教子时开卷”表达了陈傅良对于后代教育的高度重视,强调通过读书来传承知识与品德。
  • “逢人强整襟”则反映出诗人即使在与人交往中也保持着一种端正的态度,不因贫穷或疾病而改变其初心。
  • “地僻茭莲好,山低竹树深”描绘了诗人所居住的环境,体现了他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态度。
  • “寄声同燕社,明月又秋砧”则传达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亲友间的牵挂和问候。

陈傅良的《止斋即事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生活哲学,它展示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不同境遇时的心境变化与处世哲学。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