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炼士松隐居

树顶危巢堕鹤翎,凌霄花白女萝青。
无朝无暮云烟起,时有人来采茯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伍炼士松隐居》是宋代诗人陈允平的作品,其原文如下:树顶危巢堕鹤翎,凌霄花白女萝青。无朝无暮云烟起,时有人来采茯苓。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还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心态和追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背景:陈允平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据推测,他生卒年可能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与周密的卒年相差不远。陈允平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还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共存词86首和123首,另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的作品。

  2. 内容解析:《伍炼士松隐居》通过简洁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清晨至黄昏的自然景象。诗中的“无朝无暮云烟起,时有人来采茯苓”形象地展示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而“树顶危巢堕鹤翎,凌霄花白女萝青”则进一步通过鹤翎和凌霄花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林画面。这些自然元素的组合,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

  3. 文化意义:《伍炼士松隐居》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追求。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面对动荡社会时的心理状态,他们试图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坚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伍炼士松隐居》作为陈允平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的重要文献。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在中国文学宝库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审美和思考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