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凤池桥上梁

溪自清如镜,官那束似羁。
不因乘小舫,还得赋新诗。
邑肇千家聚,梁成万世基。
令惭无小补,刻石欲何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凤池桥上梁》是宋代诗人陈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哲思的独到感悟和深刻表达。

从形式上来看,陈宓的这首作品属于五言律诗,这种形式在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其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人在创作时需注意音韵、对仗和平仄之间的和谐统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模仿或刻板遵循,而是需要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展现出诗人的个性和情感。

从内容上分析,此诗通过对溪水清澈如镜、桥梁建设的庄重与寓意深远等景象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应顺应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首句将溪水比作明镜,形象地展示了其宁静与透明,既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又暗含着世事如水的哲理。整首诗通过这些细腻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从而引发人们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秩序的思考。

从诗人的背景来看,陈宓是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他少时跟随朱熹学习,后历任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等职,其间多次上书言事,关心国事。他的一生虽多经历波折,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抱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生追求,使得他在作品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抒发了对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

《观凤池桥上梁》是一首充满哲思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秩序的深入探讨。这首诗不仅是对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思考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