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梅堂闲吟 其十

老觉无情恋物华,玉尘那复惜飞花。
春风祇在襟怀里,试问蓝溪吏隐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梅堂闲吟·其十》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春天的清晨,独自坐在梅树下,欣赏梅花盛开的景象。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下面将简要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陈宓(生卒年不详),字师复,号复斋,莆田(今属福建)人。他少年时便登朱熹之门,成年后曾从黄干游学。以父荫入仕,历任南安盐税监、安溪知县等职。他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2. 诗词原文
    天公久不试铅华,尽把清香付此花。
    白玉堂中春未动,等闲攀折野人家。

  3. 诗句解析

  • “天公久不试铅华”:描述了自然之美,天公似乎故意不施加华丽的色彩在梅花上,让梅花保持其朴素的自然美。
  • “尽把清香付此花”:表达了梅花得到了大自然的特别宠爱,它的香气被完全赋予给了这些梅花。
  • “白玉堂中春未动”:暗示了诗人身处一个静谧的环境中,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 “等闲攀折野人家”: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未经雕琢的美的自由欣赏和赞美,即使是最普通的农家也能享受到这样纯粹的自然之美。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梅花景象,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 诗中的“天公不试铅华”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一种独特魅力,即不加修饰的美,这种美是真实而自然的,能够触动人心。
  •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艺术手法
  • 这首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让读者在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诗人笔下的春天场景。
  • 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比喻和象征,将梅花比作“雪压霜欺”、“玉堂”、“玉儿”,使得梅花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 诗中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通过对比梅花与燕子、新诗的关系,突出了梅花的孤高和清雅。

陈宓的《赋梅堂闲吟》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更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