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游延平脩禊洞

延平山水窟,平生涉其粗。
距城五十里,岩壑难具模。
崔嵬通上界,突兀动地枢。
泉石自撞击,钧天恐难如。
或若轰雷霆,或若唾珠玑。
飞瀑自天下,循涯作清渠。
云是鬼神力,巧凿三丈馀。
羽觞激如飞,聊助文字娱。
崇山回环合,有洞容入居。
觌面卓文笔,仰天真可书。
幽花与修竹,掩映释氏庐。
同游皆胜士,适值暮春初。
山阴未足数,直想风舞雩。
岂无休沐日,复洗红尘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巳日游延平脩禊洞》是宋朝诗人陈宓的一首经典之作,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陈宓,字师复,号复斋,是宋兴化军莆田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曾在泉州南安担任盐税官员,并有志于政治改革。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他对时政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2. 诗歌原文:延平山水窟,平生涉其粗。距城五十里,岩壑难具模。崔嵬通上界,突兀动地枢。泉石自撞击,钧天恐难如。或若轰雷霆,或若唾珠玑。飞瀑自天下,循涯作清渠。云是鬼神力,巧凿三丈馀。
  3.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绘了延平山水窟的美丽景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诗中不仅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政治现实的隐喻。
  4. 文化背景:在中国历史上,上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以祈求健康和平安。延平脩禊洞作为这个节日的一部分,成为了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5. 艺术特色:陈宓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传达了对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6. 社会影响:陈宓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受到了后世许多诗人的推崇和效仿。他的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上巳日游延平脩禊洞》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融合了历史、政治和文化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社会观,以及这些观念如何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