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傅寺丞竹隐之什 读书堂

闭门声吾咿,世仰德行成。
禄仕非有意,邦国须公荣。
区区刀笔徒,未足称股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傅寺丞竹稳之什·读书堂》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员职责与个人志趣的深刻思考。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更为详尽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陈宓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较为清明、文化相对繁荣的时代,但同时也面临着外忧内患的局面。
  • 个人经历:陈宓在官场上的经历复杂而丰富,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其中也包括了地方上的小官,这些经历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作品原文
    闭门声吾咿,世仰德行成。禄仕非有意,邦国须公荣。区区刀笔徒,未足称股肱。

  2. 诗意解析

  • “闭门声吾咿”: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场景,门内传出的是作者的吟咏之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自省。
  • “世仰德行成”:表达了社会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赞美。
  • “禄仕非有意”:意味着虽然职位显赫,但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意,而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 “邦国须公荣”:强调了国家的利益需要由有德之人来维护和推动。
  • “区区刀笔徒”:自嘲自己只是一位从事文书工作的低级官员,无法真正为国家贡献力量。
  • “未足称股肱”: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足以成为国家的骨干力量。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高尚的德行和低下的刀笔工作,突出了德行的重要性。
  • 象征手法:闭门声吾咿象征着作者内心的静谧和反思,也暗喻了外界纷扰与内心世界的对比。
  1. 思想内涵
  • 社会责任:强调了每一个官员都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 个人修养:提倡通过自我修养来实现个人的价值,而非仅仅追求物质利益。
  • 道德典范:呼吁人们效仿道德典范,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1. 文学价值
  • 语言精炼: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特点。
  • 情感真挚:作者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意象独特:通过对“读书堂”这一具体场景的描述,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和傅寺丞竹稳之什·读书堂》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歌,也是对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它不仅展现了陈宓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