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杂咏 含晖亭

青山照寒溪,朝暮有佳色。
玄晖去千载,俯仰令人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园杂咏·含晖亭》是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陈宓(1171—1230),号复斋,莆田人,南宋学者,与朱熹同乡且师承有缘。陈宓早年跟随朱熹学习,曾担任泉州南安盐税和安溪县令。其学问深厚,为官清廉,关心民生。
  1. 诗歌原文
    青山照寒溪,朝暮有佳色。
    玄晖去千载,俛仰令人忆。

  2. 诗歌注释

  • “青山”和“寒溪”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观,而“朝暮”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感。
  • “玄晖”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著名人物或地名,但具体含义需结合背景知识解读。
  • “千载”表达了时光的漫长和历史的悠久。
  • “俛仰”意味着回顾过去与展望未来之间的感慨。
  1. 诗歌译文
    青山映衬在寒冷的溪水旁,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都呈现出美丽的景色。然而,自从玄晖离开这个世界已经过去了千年,每当人们低头沉思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

  2. 作品赏析

  •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之美和对古人的怀念之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现代的自然景色与古代的情景相对比,从而突出了时间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 通过对“寒溪”、“青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平和的情感,使人感到内心的平静。
  1. 写作背景
  • 《南园杂咏·含晖亭》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陈宓作为一位官员,目睹了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满。因此,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反思。

《南园杂咏·含晖亭》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诗篇,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