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峰三十六咏 其三十五 飞龙

衔将红日掉长空,鳞鬣知从瀚海东。
雷雨倏来惊卧起,岂教还在此山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峰三十六咏其三十五《飞龙》是宋代诗人陈恭所作的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千章屈曲俨虬龙,张鬣阴浓溽暑笼。
    更说严寒霜雪里,棱棱鳞甲撼天风。
    咫尺疑应是玉京,到来衣袂御风轻。
    行边广乐钧天奏,不是刘安鸡犬声。
    衔将红日掉长空,鳞鬣知从瀚海东。
    雷雨倏来惊卧起,岂教还在此山中。

  2. 诗歌鉴赏

  • 意象描绘生动:《飞龙》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塑造了一幅飞龙腾空的壮丽画面。首句“千章屈曲俨虬龙”,以“千章”形容山峰众多,而“虬龙”则喻指山峰之形如龙,弯曲盘旋,形象逼真。接着,“张鬣阴浓溽暑笼”,描绘出山峰在炎热的夏季被云雾缭绕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又透露出一丝神秘感。
  • 情感表达深沉:诗中的“咫尺疑应是玉京,到来衣袂御风轻”表达了作者对飞龙的仰望之情,仿佛这飞龙能到达仙境一般,而“行边广乐钧天奏,不是刘安鸡犬声”则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淡然。
  • 哲理意味深厚:“衔将红日掉长空,鳞鬣知从瀚海东。”这句不仅描绘了飞龙的雄姿,还隐含了一种追求高远、探索未知的精神象征。而“雷雨倏来惊卧起,岂教还在此山中。”则表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之大,即使是飞龙也难以抗拒。
  1. 文化背景
  • 黄山飞龙峰因其形态酷似飞龙跃出海面而得名。这种独特的地貌形态,赋予了山峰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飞龙》作为《黄峰三十六咏》之一,反映了宋代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深刻理解。通过对飞龙这一神话生物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崇拜与赞美。

《黄峰三十六咏·其三十五·飞龙》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七言绝句,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