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夜省愆二绝 其一

亲为父子须还爱,分属君臣合用钦。
细算天心无负我,我生犹有负天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月三夜省愆二绝 其一》是南宋诗人陈文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深夜反省自己行为的情境,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人生责任和天命观念的深刻思考。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及翻译:《十月三夜省愆二绝 其一》原文如下:
    亲为父子须还爱,分属君臣合用钦。细算天心无负我,我生犹有负天心。
    译文:作为子女应当怀有爱心,作为臣子应当效忠。仔细推算天意并没有亏待我,但我的人生却仍然有亏欠于天意。

  2. 创作背景:陈文蔚是宋代信州上饶人,字才卿,号克斋,是朱熹门人之一。他曾经考取进士,并且讲读铅山。理宗端平初年,因为都省上言其所作的《尚书类编》有益于治理国家,朝廷下诏补其为迪功郎。陈文蔚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在官场中有所成就,但最终未能避免命运多舛的命运。

  3.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父子关系与君臣关系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责任和宿命的沉思。诗中的“细算天心”和“我生犹有负天心”反映了作者对天命的敬畏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通过对比“分属君臣合用钦”与“亲为父子须还爱”的行为规范,诗人强调了个人行为与道德规范的关系,并指出尽管努力遵循这些规范,仍可能因个人的不足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违背天命。

  4. 艺术手法:整首诗歌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直白的叙述方式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运用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通过“我生犹有负天心”,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自身责任的认识以及对于无法完全符合社会期待的矛盾心情。

  5.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十月三夜省愆二绝 其一》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是陈文蔚个人思想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人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与责任的反映。同时,该诗的艺术形式也体现了宋诗的特点,即注重表达真挚情感与哲理性思考。

陈文蔚的《十月三夜省愆二绝 其一》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歌,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体现。通过对人生的省察和对天命的理解,诗人表达了对道德规范的尊重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不仅丰富了宋代诗词的艺术内涵,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