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潢潦水,可叹无根源。
盈满涸可待,骤雨空翻盆。
鹅峰此邦镇,秀润草木繁。
泄为石井泉,永与天地存。
平湖十顷开,风漪绿荷翻。
意共一脉落,高下相吐吞。
清游二三丈,归途月黄昏。
咫尺阻同集,笑我真惮烦。
相期一朝去,雷电当飞奔。
鞭龙起为雨,微功不须论。
和胡应祥游石井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胡应祥游石井韵》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陈文蔚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感交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陈文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体验。陈文蔚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通常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歌内容概述:《和胡应祥游石井韵》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诗中的“世间潢潦水,可叹无根源。盈满涸可待,骤雨空翻盆”等句子,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洪涝景象以及对这种自然灾害无能为力的无奈感。诗人通过对鹅峰(即鹅湖山)的描述,展现了当地秀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植被。
艺术特色分析:陈文蔚的诗歌不仅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极富层次。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与友人共同游历时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胡应祥游石井韵》中蕴含着一种超越时空的诗意美感,它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友情和宇宙间联系的一种哲学思考。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状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世界观。
《和胡应祥游石井韵》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语言艺术,至今仍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人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阅读的经历,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