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舜举赴阙 其三

籍甚声名著日边,英辞健笔许谁先。
置之华省星曹上,付以赤墀香案前。
好向从班光玉笋,伫膺蜜炬照金莲。
此行何啻登仙去,愿拜车尘为执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郑舜举赴阙》是宋代诗人陈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郑舜举的远去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书带传家饱六经,飘飘词气海东青。
    英名久合班朝列,丽藻行观掞帝庭。
    修翮抟风上阊阖,巨鳞纵壑击沧溟。
    投机亨会宁容发,愿报除忆慰侧聆。

  2. 诗歌赏析

  • 书带传家饱六经:这句表达了诗人家族世代传承的文化修养和深厚的学识积累。书带,即古代书写用的书卷,代表着学问和知识的传承。这里意味着郑舜举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种文化传统。
  • 飘飘词气海东青:这里的“飘飘”形容郑舜举文采飞扬,才华出众;而“海东青”则暗示他的志向高远,如同飞翔在广阔海洋上空的苍鹰,自由而不受拘束。
  • 英名久合班朝列:郑舜举因其卓越的才华和品德,长久以来被朝廷所认可,能够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这里的“班朝列”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行列,强调了郑舜举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
  • 丽藻行观掞帝庭:这里的“丽藻”指的是美丽的辞藻和文采,而“掞帝庭”则是形容这些辞藻被用来照亮和美化皇帝所在的朝廷。这既赞美了郑舜举的文学才能,也表达了他对朝廷的贡献。
  • 修翮抟风上阊阖:这里的“翮”指的是鸟的翅膀,“抟”是抓住的意思。这句话比喻郑舜举像雄鹰一样振翅高飞,直冲云霄,最终达到成功的巅峰。
  • 巨鳞纵壑击沧溟:这里的“鳞”指的是鱼,而“壑”指的是深沟。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郑舜举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面貌。
  • 投机亨会宁容发:这里的“投机”指的是把握时机,“亨会”表示良好的机遇。诗人表达了对郑舜举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抓住机遇,顺利达成目标的祝愿。
  • 愿报除忆慰侧聆:这里的“除”指的是任命,“忆”表示怀念。诗人希望郑舜举在新的岗位上能够继续为朝廷做出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郑舜举离去时的不舍和思念。
  1. 诗歌背景
  • 陈棣(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字鄂父,籍贯是浙江处州青田。由于父亲陈汝锡的功绩,他得以凭借父亲的荫庇获得官职,最初是担任桐城掾,后升为潭州通判。
  • 陈棣的诗词作品多以平易近人的风格著称,不失风旨,但其边幅稍狭,比兴稍浅。尽管有这些局限性,但《送郑舜举赴阙》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仍然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送郑舜举赴阙其三》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技巧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学习和体会,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人的风采,还能够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