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杂咏三十二首 其一 仁

仁人之安宅,在心本全德。
要常处于中,不可违终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代陈淳的文学作品介绍——《闲居杂咏三十二首·其一 仁》

《闲居杂咏三十二首》是由宋代诗人陈淳创作的一组诗歌,共三十二首。其中第一首为《仁》,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人格典范——仁人之安宅。

《仁》这首诗的开篇是“仁人之安宅,在心本全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仁人的理想境界的理解,即内心应当充满德行与善良,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仁人”。接下来的句子“要常处于中,不可违终食”进一步解释了这种理想状态。这里,诗人强调了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中的一贯性和自律性,意味着一个人需要始终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正直,即使在面对诱惑或困境时也不能违背自己的道德底线。

这首诗通过对“仁人”的理想境界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内在美德的重视。它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一种倡导。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于道德高尚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这种理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的认识。

《闲居杂咏三十二首·其一·仁》作为陈淳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道德修养、人格理想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