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溪遇日

日露雪头红玉盘,氤氲和气霭人寰。
回眸万素无从觅,依旧千山列翠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紫溪遇日》是宋代诗人陈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淳的生平:陈淳,字安卿,号北溪。他出生于漳州龙溪,是宋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陈淳少年时学习举子业,后因林宗臣的指点而放弃科举,转而深入研究朱熹的学说。他的一生都在不断追求学问和真理,最终在宁宗嘉定十六年获得官职,但不久就因病去世,谥文安。
  • 文学成就:陈淳的作品深受后世好评,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为主,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紫溪遇日》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1. 诗词赏析
  • 意象生动:陈淳通过“日露雪头红玉盘”这一形象生动的意象,将太阳的光辉与雪地的红玉相交融,形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层次分明的画面。这里的“红玉盘”不仅指太阳本身的颜色,也暗示了太阳的光芒如同红玉一般珍贵和璀璨。
  • 意境深远:“氤氲和气霭人寰”一句,描绘出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既庄严又神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 哲理深藏:诗中“回眸万素无从觅,依旧千山列翠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还隐含着对生命无常、世事难料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来增强这种哲理性的表达,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和自然的神奇。
  1. 文化背景
  • 宋元时期背景:宋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诗人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陈淳的《紫溪遇日》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成为宋元时期诗歌中的佳作。
  • 理学思想影响:陈淳生活在南宋末年的理学思潮盛行的时代,他的作品深受朱熹理学思想的影响。朱熹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和思考去探求事物的本质。陈淳的诗歌创作,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体现。

陈淳的《紫溪遇日》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有着深刻的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