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郎庙六绝 其一

三石参天作柱擎,自从开辟便峥嵘。
何为末俗为奇怪,尽道江郎魄化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江郎庙六绝·其一》是宋代诗人陈淳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陈淳,字安卿,号北溪先生,福建漳州龙文洛滨社的祠建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晚年的得意门生,对儒学有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1. 诗作原文
  • 三石参天作柱擎,自从开辟便峥嵘。
  • 何为末俗为奇怪,尽道江郎魄化成。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陈淳通过描绘三石作为支撑,展现了江郎庙的历史沧桑和坚固。“自从开辟便峥嵘”暗示了这座庙宇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屹立不倒。
  • 社会批判:诗中“何为末俗为奇怪,尽道江郎魄化成”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他质疑那些追求奇技淫巧的末世习俗,并认为这种风气导致了江郎庙中的神像被误认为是妖怪。
  • 哲理思考:陈淳在诗中表达了对儒学经典的尊崇,以及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他认为历史的变迁不应被误解为对传统价值的否定,而应被视为对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发展。
  1. 创作背景
  • 《题江郎庙六绝·其一》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陈淳的生活时代(1159~1223)和他在宋代的地位,可以推测此诗可能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多元、文化繁荣的时期。陈淳作为理学家的弟子,他的诗歌创作必然受到了当时哲学思想和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

《题江郎庙六绝·其一》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宋代诗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还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传达了对儒学传统的坚守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