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公晦叔往廉州以诗送之

宗之潇洒玉为颜,叔夜粗疏万事宽。
天与海边尝瘴疠,意令他日惯艰难。
功名自古谁能必,忠孝于今众所观。
志士杀身当不顾,小人怀土但求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公晦叔往廉州以诗送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苏轼在得知好友王巩被贬到廉州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安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简介: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等。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

闻君将赴廉州道,  
欲寄一声云水音。  
江阔天高风月冷,  
独行霜雪两心吟。  
  1. 内容分析
  • 闻君将赴廉州道:这里提到了“闻君将赴廉州道”,意味着作者得知好友即将前往廉州(今广西省桂林市)的消息。
  • 欲寄一声云水音:苏轼希望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同云水一样流动的声音,传达给远在廉州的好友。
  • 江阔天高风月冷:描绘了廉州地区辽阔的江面、高远的天空和寒冷的风月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
  • 独行霜雪两心吟:诗人描述了自己与好友一起行走于雪地之中,尽管天气寒冷,但两人心中却充满了诗意,相互吟唱。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江阔天高风月冷”与“独行霜雪两心吟”两句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经历的情感。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如江水、天空、风月等,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独行霜雪”也赋予了诗歌一种悲怆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 语言优美: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诗情画意。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物与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得诗歌更加动人。
  1. 主题思想
  • 友情: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即将前往廉州这一事件的关注和关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孤独与寂寞:虽然诗人与好友共同经历了一场旅程,但在旅途中却感受到了孤独与寂寞。这种孤独与寂寞可能源于对友情的珍视,也可能源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1. 文化背景
  • 廉州是唐代岭南地区的一个州郡,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唐代时期,廉州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地区。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闻公晦叔往廉州以诗送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七言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