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子望肯堂之什

酒樽开处是阳春,有屋休论旧与新。
才子绿袍能赋咏,乃翁青冢亦精神。
人心多向醒时伪,情话无如醉后真。
莫要孟光同遁去,急须荣禄奉偏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子望肯堂之什》是宋代诗人陈藻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陈藻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分析:

  1. 作者背景
  • 陈藻,字元洁,号乐轩,是宋代福州福清人。他师承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而授徒,生活清贫。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次子望肯堂之什》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内容:《次子望肯堂之什》通过描绘酒樽开处是阳春、有屋休论旧与新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真谛的思考。诗中的“才子绿袍能赋咏”和“乃翁青冢亦精神”等句,展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及对先人的敬仰。同时,“人心多向醒时伪,情话无如醉后真”一句深刻揭示了人性中虚伪的一面和醉酒后的真实情感。

  2. 艺术特色

  • 《次子望肯堂之什》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古典诗歌体裁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严谨和富有音乐性。
  • 陈藻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哲学思考。
  1. 社会意义
  • 这首诗不仅仅是陈藻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和同情。
  • 诗中的“莫要孟光同遁去,急须荣禄奉偏亲”等句子,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文化价值
  • 《次子望肯堂之什》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研究宋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精神追求的重要资料。
  1. 启示意义
  • 《次子望肯堂之什》给予现代人的启示在于,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不被外界的繁华所迷惑,坚守内心的真诚和热情。
  • 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要善于辨识真伪,珍惜那些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

《次子望肯堂之什》不仅是陈藻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社会风情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能够体会到诗人深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