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最魁岸,宇宙更宽平。
□人皆道,天上南极寿星精。
随意后园花木,满眼家山松竹,尽可适平生。
门外底须问,好占菊轩清。
听乡评,义方训,莫如兄。
元方既玉就□,更要季方成。
不使尘劳顿挫,他日功名入手,当不负椿庭。
不见窦谏议,教子有馀荣。
水调歌头 其一 寿颐斋兄安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寿颐斋兄安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词人在艺术上的成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原文如下:
水调歌头 其一
寿颐斋兄安世,自洛归金陵,以新制乐章见示。
公退临轩望月,我欲一登高,谁与共孤欢。
云卷西风万里,天接白云千载,无语倚阑干。
岁晚相顾何所见,江汉有清源,君不见、古时明月,今时圆缺人如月。
此词起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深远的画面,通过“云卷”、“天接”等意象,传达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接下来,词人以“谁与共孤欢”表达出对知音难求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的几句中,词人用“公退临轩望月”这一形象生动的场景,引出了“我欲一登高”的想法。在这里,词人不仅表现出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
最后几句,词人以“岁晚相顾何所见,江汉有清源,君不见、古时明月,今时圆缺人如月”作为结尾。这一句既点明了主题,也表达了词人的感慨与思考。他通过对古今人事的对比,指出虽然月亮始终如一地挂在天空,但人们的境遇却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被世俗的纷扰所迷惑。
《水调歌头·寿颐斋兄安世》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