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僧过此说山公,游遍真仙洞府中。
乳石岩边得灵草,可能封裹寄衰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溪僧过此说山公,游遍真仙洞府中。
乳石岩边得灵草,可能封裹寄衰翁。
《融州仙岩》——宋代诗词中的自然奇观
《融州仙岩》,陶弼,北宋宋太宗颁御书120轴藏于洞内,并敕赐此洞为“真仙岩”,因此老君洞又名“真仙岩”“真仙洞”,其洞内的“水月洞天”被堪称融州古八景之首。1963年被列为广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融州仙岩,以其独特的自然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人。诗中提到“溪僧过此说山公,游遍真仙洞府中。乳石岩边得灵草,可能封裹寄衰翁。”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能听到溪流潺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将此景视为灵感之源。他们在这里吟诗作赋,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学瑰宝。比如南宋诗人陆游曾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观察自然,人们可以思考生命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寻求无限的精神满足。
《融州仙岩》作为宋代的诗词代表之一,不仅展示了作者陶弼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