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即事二首 其二

金鼓声阑剑戟收,使君回上雅歌楼。
樽前一节清商曲,销尽穷边万里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城即事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陶弼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边塞的宁静与繁荣,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下面将从作者简介、诗歌原文、诗歌译文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陶弼: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国事的关注和忧患意识。他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素养的历史人物。
  1. 诗歌原文
  • 金鼓声阑剑戟收:描述了边疆战事结束后的平静景象,士兵们收起兵器,不再需要警戒。
  • 使君回上雅歌楼:指当地太守在战乱后回到雅致的歌楼上,享受片刻宁静。
  • 樽前一节清商曲:指宴席上演奏着悠扬的乐章,让人忘却边关之苦。
  • 销尽穷边万里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家乡安宁的美好祝愿,希望边关之愁能随风消散。
  1. 诗歌译文
  • 金鼓声阑剑戟收:金鼓声渐渐停止,战场上的剑戟也被收起。
  • 使君回上雅歌楼:当地的官员回到了雅致的歌楼上,暂时忘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 樽前一节清商曲:酒杯前奏起了一曲清新的乐曲,让人的心情愉悦。
  • 销尽穷边万里愁:随着这曲清商曲的演奏,远方边境的忧虑也随之消散。
  1. 写作背景
  • 安城即事:这是陶弼创作的两首即事诗之一,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体验。
  • 二首:可能是指这两首诗都是以“安城”为主题,通过不同的场景和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1. 主题思想
  • 边塞生活: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和平生活状态。
  • 国家安定: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深切期望。
  1. 艺术风格
  • 语言优美:诗句用词考究,韵律和谐,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展现出深远的意境,引人深思。
  1. 历史价值
  • 反映时代风貌:诗作反映了宋代边塞地区的生活状态和民众的心态。
  • 传承文化:作品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后世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安城即事二首 其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后人传颂。
  • 教育作用:诗作中的思想和情感可以作为教育材料,启发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追求。

《安城即事二首 其二》是一篇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宁静与繁华,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平与发展的期望。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以及那些为和平与繁荣不懈奋斗的英雄们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