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五首 其一

造物作梅花,毫发无遗恨。
楚人称芳兰,细看终不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花五首·其一”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创作于其晚年时期。以下是对《梅花五首·其一》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髣髴瑶姬拥仗来,茆檐化作玉楼台。
    平明绕砌圆残梦,元是梅花数树开。
    糁地纷纷著树稀,岁华摇落惨将归。
    世间尤物难调护,寒怕开迟暖怕飞。
    篱边屋角立多时,试为骚人拾弃遗。
    不信西湖高士死,梅花寂寞便无诗。
    肯因冷澹怨年芳,霜满寒林月满塘。
    至白世间惟玉雪,不如伊处为无香。
    夜来几阵隔窗风,便恐明朝已扫空。
    点在青苔真可惜,不如吹入酒杯中。

  2.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此诗开篇即用“髣髴瑶姬拥仗来”和“茆簷化作玉楼台”两句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美感,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仙女降临人间,与诗人共赏梅花的美丽场景。接着通过“平明遶砌圆残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开放时的期待和惊喜之情。
  • 情感表达:整首诗贯穿着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世间尤物难调护”到“肯因冷澹怨年芳”,反映了诗人对梅花独特美的认可和感慨。同时,诗中的“不信西湖高士死”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士(指隐居不仕的人)的怀念之情。
  • 象征意义: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纯洁和高洁。诗中的梅花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约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文学家、诗人,辛派词人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丰富,曾历任多个要职,但最终未能实现政治抱负。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领域,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宋词三大家”之一。
  • 创作时间:据考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5)。这一时期的刘克庄处于人生的后期阶段,虽然未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其文学创作却达到了高峰。
  1. 诗歌主题
  • 自然之美: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美丽景象。
  • 人生哲理:诗中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爱情和理想的思考和感悟。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刘克庄的语言简洁明快,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既有对梅花的直接描绘,也有对诗人自身情感和思想的抒发。这种布局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视觉美的享受,更有心灵上的触动和共鸣。

《梅花五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美丽和独特的七言绝句,更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