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茅屋底四首 其四

列鼎宾筵盛,笼坊从骑都。
不如茅屋底,醉倒唤儿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游的《不如茅屋底四首 其四》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流露的诗歌。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铸印大如斗,佩剑长拄颐。不如茅屋底,醉倒唤儿扶。
    译文如下:
    铸造的巨大钱币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闪耀;
    腰间佩戴着的宝剑如同长须般垂至胸前。
    比起这些金银财宝我更向往的是简陋的茅屋;
    在醉酒后倒下时只能依靠儿子来搀扶。

  2.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闻名于世。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边塞诗,也有细腻婉转的闺怨诗。陆游的生平事迹丰富,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勇敢的战士和坚定的政治改革者。

  3.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此诗通过描绘陆游对于物质财富和简朴生活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他追求精神富足和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
  • 艺术手法: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金银财宝与茅屋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内心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使用“不如”一词,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质享受的淡泊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 语言特色:诗句简洁明快,通过对日常物品的描写,折射出诗人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
  1. 背景知识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的时代。在他的一生中,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命运的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不如茅屋底四首 其四》不仅体现了陆游的个人情怀和生活哲学,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征和时代背景。作为读者,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理解陆游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