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山雪

携诗来做台州雪,台州雪好无人说。
一峰玉削昆崙柱,一天冰夹蓬莱阙。
大江不动网罟冻,众壑皆声松竹折。
村无人行太清净,树无鸟栖俱峭绝。
丹天仙君谒帝回,赤脚泠泠踏寒月。
不管飞残水帝魂,从头尽笑春风拙。
绿华之女素霓衣,从以广寒太阴妃。
法曲导引青鸾飞,仙人仙人胡不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巾山雪”是宋代诗人高似孙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台州雪景的壮丽与清冷。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主题和内容
  • 雪后山峰的壮美:高似孙将巾山比作削成的昆仑柱和冰封的蓬莱仙境,展现了山峰的峻峭和冰川的壮观。
  • 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大江不动网罟冻、众壑皆声松竹折等形象的描述,诗人生动地捕捉了大自然中冰雪消融时的声响和变化。
  • 人与自然的对话:诗中透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 历史背景的融入:巾山的历史沿革也在诗中有所体现,东边城墙未拆时,巾山被包裹在内城之中,成为了城中之山。
  1. 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
  • 作者高似孙:高似孙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其作品多反映了宋代文化的特点。
  • 创作时间地点:这首诗作完成于携诗来做台州雪之时,地点位于台州。
  • 创作背景:高似孙在台州游览时,被这里的雪景所打动,于是创作了这首《巾山雪》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1. 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 语言风格:《巾山雪》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能够生动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画面。
  • 象征意义:诗中的昆仑柱、蓬莱阙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审美价值:作为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它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美学体验。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美的享受,也是对自然和历史的一次深刻反思,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历史文化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1. 诗歌结构与韵律
  • 结构布局:这首诗的结构清晰,先描写雪后的山川景象,再转入对自然声响的描绘,最后是对历史背景的回顾和对自然的赞美。
  • 韵律特点:尽管不是严格的格律诗,但通过对偶和排比的运用,使得诗歌读起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 朗读技巧:在朗读这首诗时,需要注意押韵和韵律的变化,以及每一句的停顿和语速,以更好地传达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1. 社会影响与评价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巾山雪》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 历史评价:历代文人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认为它是宋代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 现代视角:虽然时代不同,但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

《巾山雪》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雪景画卷,同时也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