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绣阁夜作二首 其二

识字始多忧,悟理良自苦。
少小习句读,岂解工训诂。
一从入老大,甚觉悔雕组。
人生各用命,何乃太知古。
典谟必皋契,诗句须李杜。
生居诸公后,已觉万事忤。
勤妇少完袄,惰农甘莽卤。
八卦不可推,天意眇如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分绣阁夜作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高似孙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知识追求与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在这首诗中,高似孙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景象和内心的孤独思考,揭示了他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以下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诗的原文:“识字始多忧,悟理良自苦。少小习句读,岂解工训诂。一从入老大,甚觉悔雕组。人生各用命,何乃太知古。典谟必皋契,诗句须李杜。生居诸公后,已觉万事忤。勤妇少完袄,惰农甘莽卤。”

  2. 诗的主题:此诗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于知识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感悟。他开始时专注于文字训诂的学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这种过分的钻研并不一定能带来实际的幸福或成功。他感叹自己的一生过于执着于过去的知识,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事物。

  3. 诗的艺术特色:高似孙的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他的诗歌往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来反映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例如,他在诗中写道“勤妇少完袄,惰农甘莽卤”,这不仅描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这种对比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性。

  4. 诗的历史背景: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文人普遍注重诗歌的社会功能。高似孙作为一位文人,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状况。通过对“分绣阁夜作二首”中的反思,可以窥见宋代文人对知识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高似孙的“分绣阁夜作二首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宋代文人生活哲学和思想深度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诗人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