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通甫赋中秋

秋容满苕溪,天籁生菌阁。
幽怀对萧辰,意味更冲泊。
招朋倾一盛,相与慰牢落。
抵掌谈世事,亦可资一噱。
须臾白玉盘,高挂青绡幕。
赏心与景会,喜极悲还作。
渺然望西南,慨想旧猿鹤。
岂无首丘情,归去事耕凿。
奈何朝廷上,聚铁方铸错。
弃置勿复道,洗盏更深酌。
我老倦吟诗,无悰纪行乐。
故人诗筒来,晨檐有鸣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李通甫赋中秋》是宋朝诗人高斯得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高斯得,字子远,号东园,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蕴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人生的哲思。
  2. 诗词原文:秋容满苕溪,天籁生菌阁。幽怀对萧辰,意味更冲泊。招朋倾一盛,相与慰牢落。抵掌谈世事,亦可资一噱。须臾白玉盘,高挂青绡幕。赏心与景会,喜极悲还作。渺然望西南,慨想旧猿鹤。岂无首丘情,归去事耕凿。奈何朝廷上,聚铁方铸错。弃置勿复道,洗盏更深酌。
  3. 诗词赏析:《次韵李通甫赋中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自然和宇宙间万物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秋容满苕溪,天籁生菌阁”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传递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接着,“幽怀对萧辰,意味更冲泊”两句,则转入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静谧之中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和领悟。整首诗情感丰富而深沉,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沉思,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文化品格与精神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诗人试图传达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与智慧。这种对美的追求与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也反映了宋代文化的一个侧面。
  4. 历史背景: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对于文学艺术有着极高的追求,他们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抒发个人的情感与见解,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风貌。高斯得作为这一背景下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艺术才华,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

《次韵李通甫赋中秋》不仅是一首表现力极强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人思想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