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居秣陵时,日夜书旁午。
念我方投闲,远方同甘苦。
别来日月长,如发不可数。
弟兄两浮萍,功名一炊黍。
相逢饮佳节,小慰情悽楚。
东坡旧公案,君房妙言语。
乃翁满腹书,一字不堪煮。
晚岁膝上君,端能继华祖。
我已困屠龙,君应思画虎。
相期寸田耕,心亨无龃龉。
次韵不浮和东坡端午游真如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不浮和东坡端午游真如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作于熙宁三年(1070)端午节时,诗人与黄庭坚同登金山寺,观览了佛塔、经幢等文物古迹,并游览了附近风景优美的金山。作者在诗中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图,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五月五日,重午。
天中节,人皆吊屈原。
世称其处为“端午”。
余独爱此日之晴明。
风物与人皆好。
念平生未尝一日而忘情于斯,今岁乃复来游。
既至则相与步游,观涛于海日亭。
出石嘴,望金山寺塔。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云生结楼台,空翠湿人衣。
江干多奇树,难识姓名,盘郁无路,往往高出屋檐。
只疑在天上,却疑在人间。
目极千里,恨不高飞。
使六翮奋迅,恐未及见。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观涛者乐也。
然非仁者莫济,非智者莫往,故君子游乎此。
吾与子适相异,惟以适意观感为事,自求适耳。
然犹有说焉。
天目之山,苕水发源其间,北流注于江。
江水又北,入大海。
天地之容,止于此乎?
噫!
安得长年,与天地相似,而彭祖为寿?
我欲因之梦吴越,楚地可过否?
江上清风正满襟,山下澄波正满襟。
回首吴越西兴道,几度夕阳红半堤。
此句为东坡所写之《次韵不浮和东坡端午游真如寺》,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